台湾多次篡改历史课纲 “台独史观”毒害青少年影响深远
近日,台独史观前台北市议员罗智强斥责民进党搞“台独课纲”,台湾给下一代洗脑,多次毒害让台湾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被篡改的篡改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众所周知,历史通过教育形塑的课纲历史意识,在塑造民族精神和凝聚国家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少而岛内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年影“台独”分裂势力,就是响深在如此重要的基础教育上,毒害青少年,台独史观给学生们灌输所谓“同心圆台独史观”,台湾妄图使他们自断与中国的多次毒害血脉联系和认同,成为蔡英文口里所谓“天然独”一代。篡改
回顾台湾历史课纲的历史变迁,有助于我们认清“台独”分裂势力是课纲如何运用篡改历史课纲这样的“文化台独”方式,来毒害岛内青少年的。
首先,在中国国民党退居台湾后的1945年至1990年之间,台湾高中的历史课程纲要,台湾史穿插在中国史的明末清初、1894年甲午战争后、1945年后等部分,没有单独成册,这表明这时的主流史观中,台湾史完全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同时,这一时期,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原本不存在问题,据当时的岛内民调显示,除极少数人主张“台独”,90%以上的民众都坚持“一个中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自上世纪90年代李登辉在台湾上台后,台湾的历史课纲经历了“88课纲”“95暂纲”“98课纲”“101课纲”“104课纲”“108课纲”等6次变迁。除了马英九当政时期打算微调课纲拨乱反正之外,历次修改,大都是把中国的部分越改越少,“台独”的成分越改越多。
直到2019年上路的“108课纲”,完全把“中国史”从历史教科书中抹去,换成“东亚史”,妄图彻底切断台湾与中国历史的连结,企图使台湾下一代建立与中国大陆、中华民族不再有任何历史记忆的所谓“台独史观”。
纵观历年来民进党推行的台湾历史课纲的变化,有两个趋势最为明显:
一是大量更改代表国族认同的称谓。如“国父”改为“先生”,“国字”改为“中国字”,“国历”改为“阳历”,“光复”改为“战后”,“我国国土面积是3.6万多平方公里”,这里的“我国”仅指台湾,“李白是中国的伟大诗人”,而不是“我国”的诗人,如此等等,共有几千个词的修改。
二是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不提二战时日本在台湾征兵和慰安妇,也不提台湾人参加中国抗战。比如,以“日治”取代“日据”,“抗日战争时期”改为“二战时期”,随后按课纲编出来的高中历史书,谈及台湾慰安妇时,竟有的说“除了风尘女子外,也有自愿到海外去从事‘慰安’的妇女”。而马当局2014年课纲微调时,在关于“慰安妇”的内容上加入“被迫”二字,一些“台独”分子竟叫嚣,“有何证据证明所有的慰安妇是被迫的”。
这种篡改和洗脑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在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操作下,一步步通过几十年的时间逐步完成的。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指出,几十年来,台湾的教育资源被用来逐步建构一套“反中”的历史诠释。所谓“108课纲”指导下的历史课本上路后,中国史正式在台湾被虚无化。
台湾岛内上世纪90年代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受到所谓“同心圆”史观的教育长大,以所谓“台湾”为主体来看历史,让台湾与中国“泾渭分明”。据这套所谓“史观”的提出者杜正胜自己描述,所谓同心圆历史课程架构为:“第一圈是乡土史(县市或北、中、西、南、东地区),第二圈是台湾史(或含闽粤东南沿海),第三圈是中国史,第四圈是亚洲史,第五圈是世界史。”这种“同心圆理论”,不是传统历史学上时间的由远及近,而是地理空间上的“由近及远”,把台湾史与中国史完全分割开来。这一历史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去中国化”的“台独”倾向。
不仅如此,民进党二次上台执政之后,继续对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部分大改。令人发指的是,从2019年开始推行的“108课纲”,竟然直接废除中国史,将之并入东亚史。
目前在民进党当局推行的“108课纲”下,台湾学生接受的历史教育是这样的。
台湾的小学教育中没有中国史。
台湾初中历史18个单元,与中国相关的只有3单元,占1/6。1个单元就从商、周讲到隋、唐、宋、元。1个单元从明、清的东亚,到晚清的东西方冲突。至于所谓“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只占0.5个单元。
台湾高中的中国史更是被碎片式嵌入东亚史,单元如“从汉、晋到宋、元时期东亚人群移动的特色与影响”等。中国和东亚国家位于同等的位阶,中国史的脉络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试想,少得只剩几页的中国政治史,标题竟然是《传统政治权威的形塑》;台湾“光复”时期的标题是《威权体制下的台湾》,受这种偏颇历史教材熏陶的台湾学生,会形成什么样的“中国概念”?不仅如此,在新的历史课本中,连“台湾地位未定论”也被提出讨论,这将会对台湾青少年造成怎样的毒害,可想而知。
台湾一位中学历史老师指出,台湾有一版高一《台湾史》第136页中竟然写到:“我国现今领土主要由台湾、澎湖群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太平岛、东沙岛等岛屿所组成……”
这是赤裸裸的分裂中国、毒害青少年的“台独”言论。
学着这样历史长大的孩子,将来还会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吗?如此违逆学术伦理、触目惊心的“去中国化”教材,自然培养出的是对中国文化、中国认同有误差了解的的台湾年轻一代。这样的课本不是“历史”,而是祸乱之源。
蔡英文口中所谓的“天然独”,其实来自人造的“去中国化”。台湾《联合报》社论曾指出,一部“去中国化”的课纲,或许可以温水煮青蛙打造更多“天然独”,却绝不可能为台湾打造和平与繁荣。对“一个中国”的柔性背叛,对中国历史的蛮横切割,对中华文化的弃舍决绝,都只会撕裂社会,把两岸关系推向坠崖的绝境。
“去中国化”教育改变不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只会令台湾下一代产生错误认知,更加难以面对真相。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评价李登辉的所谓本土化进程时所说,“不会改变最终统一的结果,这样做只能使台湾人在重新统一实际发生时更加痛苦。”
两岸完全有共创和平、共谋发展的机会,而这唯有弃绝“台独”才能达成。至于以“台独”为目标而捏造新史观,只会把台湾推向险境。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愿意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创造条件加强两岸交流交往,不断加深广大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逐步减少他们的误解和疑惑,进而走出受“台独”煽惑的历史误区。(文/石苇 审校/许辉)
(责任编辑:民政)
-
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申请,将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阿里 ...[详细]
-
10月27日,在四季花园小区泵房内,日照市热力公司工作人员开始向供暖管网注水。为确保今冬供暖顺利进行,我市城区部分居民小区供暖管网开始陆续注水试压,直管小区的注水试压工作将会在11月初完成。记者 曹钰 ...[详细]
-
日照讯记者 王帅) 10月21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51笔,共6.2亿元,同比增长47.65%,直接扶持创业5051人,带动就业2.29万人。2012年,全市创 ...[详细]
-
日照讯通讯员 陈华)为创新落实国办发[2015]63号文件精神,10月22日—23日,日照市邀请了枣庄、泰安和临沂市,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室召开山东四市远程异地评标研讨会。会议对远程异市(地)评标工作 ...[详细]
-
多家台企亮相2025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看好中国高科技领域市场前景
4月9日至11日,2025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5)在深圳举行。此次博览会以“科技引领,‘圳’聚创新”为主题,吸引了1000多家展商参展,设置了超30个主题展区。展会聚焦智能终端、 ...[详细]
-
管理规范了 质量有保障了 价格没咋变有关负责人就创城“引集入市”工作答本报记者问 记者 窦亚昆在本次创城突出问题综合整治行动中,集贸市场整治是重要一环。将原有的沿街大集纳入监管范围,建设统一划定市场区 ...[详细]
-
日照讯通讯员 文晓青)10月22日,我市组织召开水库移民培训项目验收会,组织专家对日照丁码教育培训学校、日照市前程职业培训学习和日照市鑫鑫职业培训学校承办的2014年度市级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 ...[详细]
-
评论员我市决定对市区内的马路市场和大集进行集中整治。这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问题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让城市生活更舒服、更有序的重要措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市区马路市场和大集集中 ...[详细]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获悉,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我国轻舟货运飞船将首次向公众亮相,1:1模型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航天科普展上展示。货运飞船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与 ...[详细]
-
日照讯记者 马秀萍) 自10月23日起,市区热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缴纳热费了!据了解,为彻底解决用户扎堆交费的排队拥堵问题,市热力公司在本采暖季新推出了“微信交费”业务,热用户通过交费平台扫二维码或直 ...[详细]